案例1
——高校教师实验室使用不当,导致发生爆炸事故
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北京市政府随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3名学生烧死。事故调查组同时认定,北京某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依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李某某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张某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
——高校教师备课不认真,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某高校旅游学院辅导员左某,长期为该学院全体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据相关学生反映,左某认为这两门课程根本没什么用,是“送分课”,所以他从不备课,每次上课前都让班委帮他在网上寻找一些时政热点,拼凑成一个PPT,或者直接从百度文库下载一个PPT进行讲授。在课堂上,左某只是一字不差从头到尾念一遍PPT,从来不进行讲解,也从来没有课堂互动;面对少数同学的提问,左某也直接置之不理。甚至左某有一次在课堂上PPT念的过快,90分钟的课程,只用了45分钟便全部讲完了,导致接下来的45分钟没有了讲授内容,左某索性将之前讲授完的PPT重新念了一遍,引起了该院学生的强烈不满并将其举报到学校。学校得知此消息后,给予左某行政警告的处分,并调离辅导员工作岗位。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一位教师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不到位致使发生了3名学生被烧死的悲剧,一位教师因备课不充分而直接导致自己的课程无法正常进行。没有做到恪尽职守,背离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案例的警示与教育: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讲:“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教学则是育人的关键环节,教学工作优秀与否直接和是否具备扎实学识有着直接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求真理、悟道理,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
第二,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对工作认真负责。习近平总书记讲,广大教师要“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不仅是做教师的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美德。每个教师在教学、科研、指导论文、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践行责任意识,做到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尽心尽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样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增强所讲授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针对性,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使学生在知识、学识等方面有获得感。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简单地念讲义、放课件,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