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设计学院(新版)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成都工业学院第七届“品味经典,书香校园”——“回味经典”读书沙龙--《论语》第一场
发表日期:2018-04-13 16:52 来源: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

2018年4月11日,由我校图书馆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和人文体育学院衍昕人文书院共同举办的“回味经典”的读书沙龙活动在校图书馆四楼学生读书沙龙活动室浓重举行。此次活动特邀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科联副主席、人文与体育设计学院教授宋先梅担任主讲,来自学校图书情报协会的同学、学院衍昕文学社成员、《国学经典》课程班和国学经典创新思维训练项目组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读书沙龙的讨论,学校图书馆馆长王进鑫亲临了阅读现场并讲话,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文秘教研室的周艳博士,殷润琳老师,思政部的王志伟老师及图书馆的高军老师一起带领同学们在骀荡的春风里与孔子相遇,一起聆听古圣先贤的天语纶音,感受古老文化的前尘往事。

本次“回味经典”读书沙龙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王进鑫馆长对本次“回味经典”品读《论语》活动的揭幕致辞,表达了对宋先梅教授与各位老师到来的感谢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让同学们了解到此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由此重读经典,探寻《论语》文化,重拾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随后,在全体师生的《论语》诵读声中,“回味经典”读书沙龙活动正式开始。宋先梅教授说,《论语》记载了伟大的先哲孔子先生对当时世界的真知灼见,包含着许多他对于历史、社会、人生、人性的深深洞见,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散落在字里行间。春天的校园里繁花似锦,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美好时光,在这书香校园的氛围中,了解《论语》中所汇集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精华是别有一番滋味。宋教授说,本次经典阅读的内容为阅读《论语》的第一场活动,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回到《论语》的时代;二是讨论《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三是《论语》的读法。

关于《论语》的时代问题,宋先梅教授说,《论语》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六、七世纪,属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此之前,中华文明已经经历了三皇五代,有了一定的文明的积累,而在这个时期,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中国则有孔子、老子。这些思想家对人类的终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且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确定了各个区域内不同的文明形态,而孔子的思想则只要是思考社会的规则问题和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这在当代社会也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这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之后,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从自己家族的取名,名字和排行,谈到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力。有同学说《论语》里面包含了孔子对春秋前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的时代的总结。有同学认为,儒家思想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工具。宋先梅教授指出,《论语》和后世的儒家思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孔子儒家所要建立的是理想的和谐社会,而后世儒家才沦落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王志伟老师说,儒家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就像火锅一样,什么文化在这里都可以融合,而儒家所强调的读书人的道义担当,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的另一重要原因。周艳博士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学习,不能把它当做一种知识或者是技能来学习,而是要从感性上,从内心来接受它,让它影响你的精神世界。宋教授指出,要体会到心灵成长带来的喜悦与快乐,这才是对经典的真正学习,也是经典的价值所在。

接着大家就“《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宋先梅教授总结说,《论语》是《论语》是孔子的弟弟和他的再传弟子们所记录的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对话,因此有很强的日常性、亲切感和现场感,因此读《论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亲切可爱的孔子。但《论语》中的这些对话,也是孔子教育过程的简明记录,有较多的内容是针对当时各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以及各诸侯国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与事件的点评,孔子的思想贯穿其中,因此又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经典著作。周艳博士进一步强调,孔子的“仁”特别强调一个诚字,即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没有内在的真实的仁爱之心做支撑,外在的行为无论多么符合礼法,都是虚伪的行为。殷润琳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强调了阅读《论语》的真实感受。

最后大家探讨了《论语》怎么读的问题。《论语》怎么读?周艳博士说,《论语》的点睛之笔就在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部分同学理解到的意思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不是很令人愉悦的吗?其实不对,周博士说:“习”是指学习过的道理,要到实践中去验证它,因此,这句话中的重点主要是这个“习”字,意思不是复习,而是去实践,验证。宋教授指出,由于《论语》是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涉及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很多人与事,因此,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具备一些对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状况的历史知识。其次,由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此,他就相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回答也是不同的,但由于《论语》中频繁出现的学生也只有十几个,因此,阅读的时候最好先搞清楚“孔门十哲”的名和字,这会排除掉很多我们读解的困难。同时,由于孔子的思想并不是凝固化的,而是因时、因事、因景而动态的阐发,所以即便是对同一个学生,他对一些问题的解说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阅读的时候要我们要能够切入他们对话的语境,才能明白《论语》里那些只言片语真实的蕴含。

此次读书少龙活动,宋先梅教授与在座的各位老师,皆以简约、通俗易懂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成都工业学院的莘莘学子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每一个同学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本学期,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影响,继续开展对《论语》的学习和讨论,内容包括:孔子关于“仁”和“礼”的思想,孔子论人际关系,孔子谈理想人格,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孔子论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我校学生成人成材产生更大的助益。

来源:成都工业学院图书馆 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衍昕人文书院

供稿:宋先梅

联系电话:028-87992292(学院办公室)

028-87992192(学生办公室)

邮箱:

书记院长信箱:rwxy@cdtu.edu.cn

地址:

花牌坊校区: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邮编 610031)

郫都校区: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611730)

宜宾校区: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644000)

成都工业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技术支持:安古信息

访问量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