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由我校图书馆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和人文体育学院衍昕人文书院共同举办的“回味经典”的读书沙龙《论语》第三场活动在校图书馆四楼学生读书沙龙活动室举行。此次活动特邀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科联副主席、人文与体育设计学院教授宋先梅担任主讲,与来自学校图书管理协会的同学、衍昕人文书院、文学社的成员、《国学经典》课程班和“国学经典”创新思维训练项目组的同学共同讨论学习孔子的处世哲学和人际交往智慧。

活动开始,宋教授回顾了前两次品读《论语》读书沙龙活动的内容,指出,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与“礼”具体落实到人生就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规范,比如,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之“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三个方面都涉及了与人的处世与交往;孔子所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都讲的是人们应当如何处理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而《论语》中关子“君子”的规定事实上包含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之后,周艳博士提出了关于“日行一善”的观点,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有所领悟。
随后,宋教授指出,《论语》的思想是基于孔子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行为风范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同样具有启发意义。之后,网通学院的李龙归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谈及善言善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机械学院的何坤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国学经典》课程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周艳博士进一步强调“儒道相通,阴阳生万物”的观念,指出中国文化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异类共存”的观点。宋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思想中包含了很多可以启发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比如“灵感”思维就常常在类似于道家之所谓“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中产生,是人在无意识之中突然兴起对周围世界的感发的力量。之后,文秘专业的的同学也分享了她们学习《美学原理》课程的感受,宋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谈及中国美学“美在意象”和中国文化是“真善美”的统一的观点。同学们也分别从文学和数理的角度阐述了自身对于美的理解以及关于“什么是美”的思考。

至此,本学期我们“回味经典”读书沙龙——《论语》系列活动将暂告一段落,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间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领悟其间的哲理与奥妙。然而,经典存在于我们的一行一念之间,并非脱离我们的生活而存在,本次活动结束的只是一种交流的形式,不能结束同学们对经典的探索旅程,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对中国文化经典的探索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品味经典,感悟生活。
来源:成都工业学院图书馆 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衍昕人文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