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缕晨曦的出现,“彝”路同行,“普”话兴村实践团于2024年7月9日开启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第二天的旅程。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与当地民众开展推普调研活动,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尽己所能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中的发挥的重要效用,也在观察走访中思考自己的所能做,所能为。
一晚休整后,实践团于今日清晨前往县城购置物资,正式出发前往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地——金阳县体可洛村。


同学采买物资
远山含烟笼轻纱,近水喻情映青空。在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后,临近晌午。我们到达这个诗意悠然的村庄,与云南省隔金沙江而遥遥相望。远山含烟,平添诗意,近水喻情,再增悠情。



体可洛村美景
井然有序的居民新村;干净整洁的公共设施;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帮扶,广袤的农村正经历着微妙而渐进的蜕变。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饱含民族风情的墙体彩绘,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我们是初遇,偏若久别重逢。
到达目的地后,团队立即开展实践工作。朦胧细雨入怀,同学们步行前往体可洛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当地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体可洛村的详细状况。
“本村脱贫户242户,共1371人……困难家庭的儿童不用缴费上学,近年我们村也有不少学生考上大学,例如成都工业学院、成都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从当地村干部的描述中,我们恍然领悟乡村振兴带给村庄的显著进步,今日之凉山,正着力推动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衔接升级的崭新一页。



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
随后,团队成员开展入户访谈调研实践活动,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村庄的今昔变化。
据当地村民描述:近年来,村庄正大力推广普通话,他们也意识到普通话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性。村庄中大部分老年人都可以听懂普通话,更有部分老者勇于尝试,以略显生涩却充满温情的普通话与我们沟通交流。学龄儿童还可以做到普通话无障碍沟通交流,普通话正不断融入他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乡村与世界的温暖纽带。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当地老人谈及教育的力量时,他们眼中闪烁的骄傲与希望,他们自豪地分享着,他们的孙辈,那些在大山怀抱成长的孩子,已经走出大山,在大学学习。走访中,这一幕幕温情而鼓舞人心的画面,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下,话语兴村,教育兴村的生动写照。




团队成员在村中走访调研
夜幕降临,金沙江与高耸丛山在夜幕中渐渐隐去,只剩远处城市的灯火阑珊,与路灯洒下的温馨光芒,照亮同学们结束用户调研后返程的路。
在路灯下,同学们交流着今日感悟与思考。“普”话兴村,文化润心,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普及,更是文化交融,信息畅通,情感共鸣的桥梁。这次推普调研行动,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与成长之旅,引领着我们思考青年有为,青年何为。

团队成员在路灯下总结工作
昨日青山无言,生一念,一岁一见。推普行动,我们在路上,青年在路上。
(撰稿:李林玉、甘淑娉 审稿:周琦、李曦)